首页 黄金 > 正文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洋生产总值1674亿元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洋生产总值1674亿元,其中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产值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比重10.5%,示范区内省级以上海洋研发平台达到15个,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达20家,海洋生态绿色协调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多措并举推动高质量发展

——引进培育,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

一是加大政策和项目支持力度。编制《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投资合作手册》,吸引优秀涉海项目和企业落地示范区。在航运物流、海洋生物等领域陆续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为2228家航运企业提供航运保险财政补助资金670万元。开展五大类共122个项目建设,促进示范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集聚壮大海洋优势产业。在象山、奉化等示范区临海区域集聚发展高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89家,2020年海工装备及船舶工业产值115亿元,超过规划目标30%以上。有效提升港航物流服务能力,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陆续引入马士基梅山国际物流中心、亚马逊全球物流前置仓、宁德时代供应链运营中心等项目。

三是引进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初具规模,成立海洋药物联合研发中心,焦油捕获剂、微乳化浓缩鱼油饮品等正式投产上市。海洋新能源及新材料建设快步迈进,建成国内最大风电铸件生产基地,新材料领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9家,形成了以中化国际为代表的海洋防污防腐材料、特种膜制造等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基地,2020年海洋新材料产业产值26.9亿元,比2017年增长53%。

四是创新升级海洋传统产业。海洋文化旅游产业链向纵深拓展,海岛民宿酒店、沙滩运动竞技、影视文化产业等蓬勃发展。海洋渔业加快转型升级,2020年海洋渔业及水产品加工产值159亿元,超过规划目标值69%。基于北斗导航成功开发海鲜实时交易平台“海上鲜”,打造“海上阿里巴巴”。

——科技支撑,补强产业创新发展力

一是搭建海洋创新研发新平台新载体。建设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浙江万里学院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促进海洋科技研发。

二是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增强。推进海洋领域“创新型初创企业—高新技术苗子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队建设,数十家涉海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及应用能力增强。新增公共服务平台11个,新增产品112项,新增授权专利237项,新增行业及以上标准24项。

三是创新人才集聚度不断提升。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研究生院)开工建设,并设立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浙大宁波研究院已引进海洋智能装备、智能制造等一批优秀科研团队。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组建海洋复合增材制造装备、智能成形装备、金属粉末制备装备等尖端创新团队。

——绿色发展,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力

一是率先建立严格的产业准入门槛。制定了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规划等一系列产业政策,明确示范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严控“两高一资”产业在沿海布局。

二是有序推进陆源污染物治理。加快海水养殖标准化创建和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应用。全面落实“湾(滩)长制”,建立完善入海河流和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实现重要海洋功能区和生态敏感海域水质状况的连续、自动监测与动态评价,示范区主体区临近海域I—IV类水质面积比例达54.7%,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实现示范区的水清岸绿。

三是加大海洋资源修复养护力度。开展海岸带整治修复和海岛保护,建成3处国家级海洋保护区和1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象山港、梅山湾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综合治理工程和横山岛、檀头山岛、东门岛等保护修复项目顺利完工。

——区域合作,持续提升示范区开放功能

一是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国内率先开展口岸全部作业现场试点“两步申报”“两轮驱动”改革,实施“两段准入”附条件提离,正式实施进口“船边直提”和出口“抵港直装”物流新模式。积极推进“无接触”“不见面”监管,推行各类国际贸易申报、审批和支付业务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动态进箱以及全程物流可视化工作。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77.62%和88.3%。“单一窗口”全面对接标准版,实现货物、运输工具、舱单申报等主要业务应用覆盖率达到100%,试点以来业务总量居全国第4位。

二是区域海洋合作与交流日益紧密。象山、宁海和台州三门启动了政务服务通办、公共交通一体化、渔业资源联合保护、旅游合作及精品旅游路线推荐、教育发展联盟等一批跨区域合作机制和行动。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51个事项实现长三角通办。积极推动甬舟深度一体化。借助浙洽会、浙台合作周等活动平台,增强对台合作,建成浙台农业合作示范基地。

三是国际贸易发展态势良好。2020年国务院批准梅山港区正式开放,已开通日韩、西非、南美、美东等29条国际航线,成为浙江省对外开放新的增长极。

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

下一步,示范区将进一步围绕产业发展能级提升、科技研发水平提高、绿色发展模式打造等重点,持续深化海洋产业绿色发展模式内涵,高质量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谋划建设海洋科技研发中心,发展内生动力,强化要素保障,加快实现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跨越式发展。

一是高质量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海洋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优先发展海洋新能源装备产业,打造建设清洁能源(风电)产业园,发展海洋高新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制造,工程辅助船舶制造产业,节能环保船舶。与央企合作,重点发展海工装备、海洋能源装备、大型成套装备等重型装备。促进海洋新材料、智慧海洋、海洋运动等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打造新材料产业园,实现海洋新材料产业规模化发展。

二是高起点谋划建设海洋科技研发中心。高起点对接和引进高端项目、高科技成果,推进高质量项目落地,高技术企业成功孵化。发挥宁波大院大所的优势,培育一批服务于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科研团队和科技攻关能手,打造一批省市级重点实验室。整合各类科研院所、创新团队,招聘国内外顶级涉海人才,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特色的重点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大关键技术创新平台。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解决海洋经济发展瓶颈。优先保障国家重大项目要素需求,加大海陆资源统筹使用、优势互补,促进创新要素充分流动、有效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推动平台共享和研发、转化、市场交易一体化。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差异化发展。

标签: 浙江 宁波 海洋 生产总值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