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金 > 正文

短期健康险市场再迎监管“敲打”

短期健康险在过去的几个月经历一波调整迭代。1月,短期健康险新规发布,不得保证续保,禁止异化产品设计,“短险长做”误导消费者,规范产品销售,不合规产品将在5月1日前停售。

蓝鲸保险获悉,近日,监管再向业内公司下发通知,进行敲打,规范续保表述,对于主动停售的产品,严禁以监管规定为由对消费者进行虚假宣传。从业内情况来看,目前各家公司陆续进行转保等后续服务,整顿已近尾声。

总的来看,新规明确了短期健康险与长期健康险的界限,肃清市场环境,由于寿险公司可探索费率可调的长期健康险,囿于经营范围的财险公司显然有所压力。业内人士建议,财险公司在短险经营上比较灵活,可挖掘自身优势,介入医疗服务生态圈,经营健康管理、慢病群体、老年人群体,根据痛点,在细分市场深耕。

拒绝短险长做,短期健康险迎产品停售潮

近日,银保监会向各人身保险公司下发《关于短期健康险续保表述备案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人身险公司对备案产品条款进行调整,及时对已备案条款进行调整,并制定方案在已售保单保险期间届满后以表述规范的产品予以替换,对于主动停售的产品,严禁以监管规定为由对消费者进行虚假宣传。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此前多次表示,部分保险公司销售行为不规范,将短期健康险当作长期健康险销售,一旦赔付率超过预期就停售产品,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利益。

2021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根据规定,保险公司不得在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条款、宣传材料中使用“自动续保”“承诺续保”“终身限额”等易与长期健康保险混淆的词句。

此后,业内公司陆续调整,将停售等事项予以消费者知情,消费者可以根据相关产品的转保建议,投保其他产品继续享受保障。

数家保险公司相关人士对蓝鲸保险反馈称,公司已依据监管要求,在官网披露了相关产品信息、赔付率信息等。不合规产品已完成条款的变更备案,相关部门也已按照文件要求对相应流程进行改造,为已承保客户的顺利过渡与承接做好准备。已停售产品的转投保由各渠道通过适当的方式通知客户。

据了解,在新旧保单转换时,有自动重新续保和主动重新续保两种方式,前者由客户授权后,在到期前,系统自动向保险公司续保申请,并提醒支付下一年度费用,后者则需要客户每年主动向保险公司申请续保、支付费用,明确了短期健康险与长期健康险的界限。

时限将近,监管再发《通知》,强调续保条款的规范性,敲打之意不言而喻。包括,续保条款必须表述为“不保证续保条款”,且表述必须包含“本产品保险期间为一年(或不超过一年)。保险期间届满,投保人需要重新向保险公司申请投保本产品,并经保险人同意,交纳保险费,获得新的保险合同”。

条款中不得包含“本产品可续保至xx周岁”、“续保时最高年龄可至xx周岁”等类似表述。不得包含“您重新投保时,我们不会因为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变化或者理赔情况而拒绝您的投保申请”;条款中不得包含“续保时我们将以您首次投保时的身体状况和健康告知进行核保”或“续保时我们不再对您的身体状况进行审核”等类似表述;条款中不得包含其他让消费者易混淆的,易发生“短险长做”风险等表述。

“随着最后期限临近,保险公司纷纷宣布停售不合规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同时根据监管要求为相关客户提供到期转保建议”,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在接受蓝鲸保险采访时表示,“监管新规的落地将会对短期健康险市场形成一定冲击”。其指出,过去很多短期健康险产品之所以对年轻人有吸引力,就是因为保费低、保额高,又能续保,新规要求合同中明确“不保证续保”,或对一些客户失去吸引力。

减缓新规冲击,财险公司需在产品设计下功夫

值得关注的是,监管要求对财险公司有所冲击。

“短期健康险市场,财险公司做得更多一些,譬如百万医疗险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一些产品创新也是财险公司率先推动的。按照目前监管规定,财险公司并不允许做长期健康险,因此产品规范限制的主要冲击对象是财险公司,人身险公司有更大的自主性去开发费率可调的长期健康险”,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分析称。

此前“网红”类短期健康险走红,一是超低保费、超高保额,二是续保条款,但监管划下“红线”,禁止短险长做,禁止通过“保证续保”模糊短险和长险之间的界限,以此作为噱头吸引消费者投保将不再可能。若消费者对保证续保有相当需求,未来健康险市场格局,客观上会倾向于人身险公司。

朱俊生建议,财险公司做短险比较灵活,可以挖掘自身的优势,介入医疗服务生态圈,做健康管理、慢病群体、老年人群体,在细分市场进行深耕,可能有一些发展机会。同时其指出,健康险属于财险和寿险之外的第三领域,财、寿险公司都具备开发可能,只区别于期限,“未来是否可以考虑放开期限,允许财险公司经营长期医疗险,缓解由于不能保证续保带来的一些冲击。在更为中性的竞争策略和政策下,各类市场主体发挥各自的优势”。

李文中持有相似观点,监管新规在一定程度利好寿险保险公司。“财险公司要想有效减轻监管新规所带来的冲击,保持其在健康险市场的地位,就需要在产品设计上下功夫,根据市场痛点多开发设计个性化短期健康险产品,譬如针对特定人群、特定少数重大疾病的的险种”。

不过,李文中也提醒称,由于慢病人群赔付率偏高,健康险难以明显改善其面临的财务压力,相比之下,更需要的是健康管理服务,利用健康管理服务来改善健康状况。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产品细则的进一步明确,短期健康险与长期健康险区分的界线更清晰。短期险不允许保证续保,但价格便宜,长期险可以保证续保,价格往往也高。未来,消费者在购买健康保险时要特别关注合同中有关续保的约定,明确购买的是短期健康险还是长期健康险。

李文中建议,消费者购买健康保险要根据自己的健康保障需要和自身的财务能力做合理决策,“由于医疗费用上涨的趋势是长期存在的,健康状况随着年龄增长会越来越差,所以如果希望获得稳定的、持续的健康保障,在财务能力许可情况下,购买长期健康险可能会更好”。

标签: 短期健康险 监管

精彩推送